贷款老收逾期提醒?短信轰炸背后,你可能根本没逾期!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明明按时还了款,银行卡余额也充足,可手机隔三差五就弹出一条“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的短信?那种瞬间心梗的感觉,像极了半夜被闹钟惊醒却记不清自己是不是忘了打卡。 别急,这事儿还真...
收到“别人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冒名贷款,也可能是信息泄露,更可能是你被盯上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在XX银行申请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可能漏了一拍,不是因为欠钱,而是因为——有人用你的名字借钱了?还是我的身份信息早就被人拿去用了?
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现实中越来越多普通人正在遭遇的“冒名贷款”或“信息盗用贷”陷阱,咱们不讲法律条文堆砌,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掰开揉碎,告诉你:遇到这种短信,到底该怎么办?背后藏着什么风险?又有哪些法律武器可以保护你?
第一步:立刻核实真伪
别看到“逾期”两个字就吓懵,先看短信来源是不是官方号码,很多诈骗短信会伪装成银行客服号,95588”后面加个“*123”,这基本就是假的,真正的银行通知通常通过官方App推送或绑定手机号发送,不会用普通短信平台。
你可以直接打该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注意!不是短信里留的联系方式),报上身份证号,问有没有这笔贷款记录,客服不会在电话里让你转账,只会帮你查信息。
第二步:查个人征信报告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https://ipcrs.pbccrc.org.cn),注册后免费查一次征信,重点看“信贷记录”部分,有没有你不认识的贷款账户、放款机构、金额和时间。
如果真有,那问题就严重了——说明有人用你的身份信息成功骗贷了。
第三步:保留证据,启动维权
截图保存短信、通话记录、征信报告异常项,然后立即向涉事金融机构提交异议申请,要求撤销该笔贷款记录,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立案名为“被冒用身份信息进行金融诈骗”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去年,杭州的小李突然收到三条来自不同网贷平台的催收短信,说他借了合计87万元,已经逾期两个月,小李一头雾水,压根没注册过这些平台。
他第一时间打了客服电话,对方却坚称“实名认证通过,人脸识别也匹配”,小李赶紧去查征信,发现名下多了三笔网络贷款,其中一笔还是某知名消费金融公司放的。
他带着身份证、征信报告去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调取平台注册IP和操作记录,发现注册设备来自外省,且使用了伪造的身份证照片和动态活体检测视频,最终查明,是一伙黑产团伙通过购买他人身份证照片+AI换脸技术,绕过了人脸识别系统。
案件侦破后,三家平台全部撤销了小李的贷款记录,并赔偿了其因征信受损导致的贷款审批失败损失,主犯因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贷款诈骗罪,被判刑六年。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技术再强,也不能完全防住人性之恶;但法律,永远是最后的底线。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你在面对“被贷款”时,可以高高举起的盾牌。
收到“别人贷款逾期”的短信,本质上是你的人生被陌生人闯入的一次警报,它提醒你:
👉 身份信息早已成为新时代的“货币”;
👉 技术便利的背后,是隐私暴露的风险;
👉 而法律,是你最可靠的朋友,但前提是——你要主动去找它。
请记住这几句话:
✅ 不要慌,先核实; ✅ 不要信,别点链接; ✅ 不要拖,马上查征信; ✅ 不要忍,果断维权。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善良就对你温柔,但只要你手中有证据、心中有法律,哪怕风雨再大,也能站稳脚跟。
下次再收到那种“你已逾期”的短信,不妨冷笑一声:
“想让我背锅?先问问我的律师同不同意。”
——这才是现代人应有的底气。
可问题是,你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别人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冒名贷款,也可能是信息泄露,更可能是你被盯上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