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暴力更多时候像是一潭平静的死水,赋予这潭水死气的首先是带头的施暴者其次是一群随波逐流的旁观者,然而真正把暴力发挥到极致的是旁观者参与扩大且不自知的行为。受害者的精神也就在这种环境里面慢慢死去。 (本文来自一个一直迷茫挣扎的女生。高中所写,她希望文章的配图能有正能量来告诉有这样遭遇的大家,什么都会过去,相信自己。) 在校园里面,连讨厌一个人都会变成一种潮流。因为校园有符合任何潮流快速发展的很多优势条件: 校园语言暴力导致抑郁(校园暴力是“病还是“灾”) ①校园有最多的好奇心 ②有社会初始的小团体 ③有可以不予负责的谣言编撰者和传播者 ④有大量三观不稳定极易被外界影响的人群。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精神校园暴力的流程逃不出这样的顺序: 1.对受害者的负面定义看法:某个人讨厌某某,告诉另一个人或者他所在的群体具体讨厌那个人什么,而具体的事情最好是被主观夸大甚至主现编撰的。与此同时被告知的人或群体作为旁观者开始参与这种讨厌价值评定,对该人的观点给予加重肯定或者补充。 2.断章取义的谣言传播和积累:旁规者的参与施暴的最佳证据就是对于谣言的传播行为。与此同时,第一种模式将以群体为媒介开始再次运行。 3.语言暴力和行为掩饰: 从施暴者开始或者从最佳旁观者开始,对他们认为的受害者不满行为进行嘲讽和某些行为阻拦,甚至于受害者没有明显表现出具体两者所认为的“被讨厌”行为就已经开始。 ①校园冷暴力的轻重首先取决于受害者的精神承受力。通过整理发现,受害者面对这种群体精神暴力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解释争执,有一定的反抗能力。 (2)不正面冲突,但会隐晦咨询亲密朋友,或者匿名求助。 (3)置之不理,调整心态,等谣言自己平息。但是也只有极少数人会采取这种方式。 (4)最戏剧性的是这一种: 有可观数量的受害者会通过转移谣言针对方向,加入施暴者和旁观施暴者进行下一轮精神施暴。 ②除了第一位施暴者可能会存有理解自己在进行一种精神针对宣泄行为以外, 大多数旁观施暴者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可能他们能感觉到自己在顺应朋友潮流去讨厌一个人, 但却不会认为是自己在对人进行精神暴力,甚至于有部分旁观者还会感到自己具有正义感。 ③没有具体标准去衡量嘲讽针对到什么程度是精神暴力,或者学生是否有意思去做针对行为。很多人都可以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让”不许“或者对受害者做什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④极少数受害者会去告诉老师或者父母长辈此类事件。 原因有三个,一是精神暴力的定义模糊,大多数受害者无法具体阐述自己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但往往可以有受伤害的感受和表现。二是父母长辈和老师的反应通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甚至会将问题产生根源归咎于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二次伤害。三是多数老师父母长辈如果愿意处理这些事,往往会选择和特定某施暴者与受害者沟通,甚至是两个家庭。但他们的处理方式往往难以涉及到处理的后续结果,受害者可能会受到新一轮冷暴力。 首先关于定义,这也许是最复杂也难的一点,我也不能说我能具体下出某一段含有具体特征的话。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以下几点: ①校园精神暴力的持续时间较长,传播范围较广。 ②施暴者们有相当主观的针对行为。 ③会存有有轻微动作暴力。 ④施暴者们会刻意渲染恶意气氛,会让受害者被夸大的暴露某些特质。这是由于他们希望自己施加的观点得到认可,以及可以心安理得的施暴。 ⑤背后的辱骂评论会转化为刻意的听众范围广的讽刺批评。 ⑥网络施加精神暴力行为会更肆无忌惮,私信辱骂,群内讨论,公开社交网站上含沙射影或造谣传播。 话说到这,非常希望大家能够把看待校园精神暴力和如何正确去看待抑郁症都能归类于,我们人应该如果去看待自己或他人出现的精神状态异常和心理异常。 只是说两者相较,校园精神暴力更客观,有大量外界因素和部分个人因素。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会更复杂,但我们也不乏看见那些因为经历校园精神暴力而患上抑郁症的孩子。 校园冷暴力的处理: 我想,从关注此类事件的人群视角去追溯处理的根源。目前,关注校园暴力事件的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无论老师们,还是专家们。 ②事件的思考者:无子工作中的青年人。 ③校园暴力的经历者:包括受害者,施暴者,旁观者,旁观施暴者。 ④建设者:家长长辈 首先,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已经不断的在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发出一些更新的声音:“我们要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也相信有不少人在做出努力和实践,很清楚的是,我们无法去改变的是这个庞大运行的教育体制,并且我们的教育-直是以不断优化和竭力改进的状态前进的。 那么,其实教育工作者最能实际的处理是做出更多地关于教育心理,关于教育理解方面的努力。去宣传,去倡导,趋向于统一教育工作者处理无论是校园精神暴力,还是校园暴力的方式。不是提倡那些小学式的家长对家长不对后续负责的方式,而是更人性化,教育化的方式。你们要相信你们面对的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开拓者。他们是一群在成长中,需要框扶引导,已经慢慢有自己思维模式,有一些独立看法的中学生。无论是对于校园暴力中的哪类人来说, 他们都不希望以机械学校处理方式去解决,或者根本无法解决。 另外,对于老师们我希望在面对学生校园暴力的时候,你们不是拿着成绩单评价谁对谁错,不是对受害者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没有错别人怎么会这样"或者对着男生说“你一个男生怎么会被女生欺负",甚至于还在掂量手里谁家送的礼物重,然后该平息谁。要知道,有些师德无法承担的,法律会承担,将来人心也会承担。 对于校园暴力的思考者们会更加去关注将来自己处理自己孩子经历这些事情的方式。甚至有的青年人也是经历这些成长的。你们或许心里面会有一些理性化的方式去帮自己将来的孩子处理这些,但是请你们-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1.给予将来你的孩子更多的关怀在于心理方面。去思考自己是否能做个称职的父母,再去思考是否需要一个孩子。 2.无论你是否经历过校园暴力,或者你曾经是是哪一类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去教你将来的孩子,因为网络看起来”言论自由"就去道德谴责谁.恶意编撰辱骂谁。如果你是,请你慢慢改变这些观念习惯,因为最后你真的会将这些传给你将来的孩子。 3.你们才是家庭教育最开始的人,因为你们还没有一个孩子。所以你们的改变将来也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经历什么,承受什么。 校园暴力的经历者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或许你和我都曾参与,或者经历,但是却没有从中思考我们为什么会经历这些? 我们发现,其实大多数被孤立的人都似乎具有共同的特质:他们都与众不同甚至某方面超过大部分人,似乎不太善言辞,或者外表朴素性格,对大部分人较内向,思维跳跃或者思维沉闷。但是此类人被精神暴力往往是可以较好进行自我处理的,因为他们着重于自我内在的提升,例如价值观忍耐心,容忍度,理解力等。往往是另一类,价值观非常脆弱,倚仗与人群归属感,与家庭关系紧张,或者来自家庭的理解少的孩子才会遇见精神暴力非常棘手。 其实这些问题也存在于一些大人身上,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去接受,却很难去形成自己的三观。看见什么,我们就去相信什么,不去怀疑。随时随地被任何个人,一条信息操纵我们的思想。甚至于暴力当中的讨厌一个人的开始, 也能被我们去传递,去人云亦云。很多人不是去凑热闹了,而是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引导自己做正确的事情。 家境殷实或贫寒,外表靓丽或朴素,追星或者不追星,一下子变成大家所追求的评价方式。我们面对不同时不愿意先去理解接纳,而是先急着批判,嘲笑,发表自己厌恶拒绝的观点,甚至于希望别人认同传递这样的观点。更为可怕的是,还有可观数量的人,真的去认同传递了这样的观点。 如果你是校园精神暴力的受害者,请你先认识自己,自我客观评价。赞扬你的优点,接纳并好好改正你的缺点。认识到自我认知的意义;请你相信你的选择,无论是适当告诉父母,还是你信任的人;请你找到比一些所谓归属感还有重要的东西,比如来自你内心强大的安全感,自信力;请你树立你的三观,请你坚信它的底线;请你学会反抗,学会聪明的正面面对;最后,请你永远不要成为曾经伤害过你的那一类人,永远不要。 如果你是旁观者,请你在传递恶意的时候,思考是否有价值:请你在深交朋友的时候多考虑对你的影响;请你去辨别真实,去选择对错;请你记住,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缄口不言,但不要为了保护自己去伤害别人。 如果你是施暴者,请你在青春热血的时候留有一丝理智给自己; 请你多考虑后果,哪怕首先是为了你自己请你思考你的恶意来自于哪?你是否只有攻击别人的不同,在群体中才有存在感,才有号名力?你是否真的只是讨厌那份不同?你是否狭隘了你的认知却不自知?或许你开始的时候没有恶意吧,可是后来呢?伤害别人给你快乐了吗?真的会持久吗?施暴者需要不仅仅是树立三观,还需要去控制和释放自己的情绪。 最后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和一些具有社会观念,以及自我意识很强的家长有时候确实很难去沟通。或者甚至于还有很多家庭的父母难以理解孩子们存在人际障碍,心理精神问题的原因。 有很多事情不是一句“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你想太多了。"这样些话就能解决的。 或许你的孩子早就试着给你发出过求救讯号,却被你以这样的话,加上工作忙,不顺心,家务多,应酬多给轻易的打发掉了。于是等到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早就为时已晚。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你的孩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应该是比谁都清楚的。如果你还不能回答一句,我清楚,说明你们的家庭教育已经存在问题了。防止孩子受到伤害不是一个限制人身 自由就可以做到的。你将孩子大量时间献给学校,却不了解他在学校的处境。更何况学校和家庭最大的区别是,学校是一群人的教育,像浇灌花一样,花有权利选择吸收多少。而家庭是你孩子一个人的教育, 你甚至还能选择他能接受多少。 无论是向他输入正确的为人处世观点,还是识人论事观,自我保护法这些私人化的教育都不应该奢望学校帮你完成。反而学校更像检验以上思想的一个场所。 对于很多父母,让他们培育身心健康的孩子还不如告诉他们去监督孩子的学习。但是意义何在?你们不需要培养帮你们学习实现梦想的机器?而是去真真实的教他做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力,思维力,表达交流等能力都会反馈在他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知道,你的孩子不是写在试卷上的一个平面上数字,而是立体的鲜活的生命。 我希望更多的父母,不用谈大道理去重 他们甚至不理解的心理,而是只专注于重视孩子们的思想,行为。父母们听到孩子的一句话;可能是带有偏激情绪的,但他们毫不在意,只着眼于一份成绩单,一桌饭菜。很多时候,暴露孩子问题的所在。父母当然也有问题,可作为父母始终有份使命感是让他们会猛然意识到真正的对错是什么,哪怕自己尚且没做到,父母这样也可以去纠正孩子。 任何一件发生在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是由无数个体,和造成这些个体成长起来的因素所导致的。比起技体冲突,推残身体类的校园暴力,我希望大家也呼吁和关注,真切发生在我们校园里面的精神暴力。而且,我相信校园精神暴力严重化就是导致部分学生患上抑郁症,经受肢体冲突的校园暴力的罪魁祸首。 作者:林大猫(非本人同意转载侵删) NLP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