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员工被无故辞退有没有补偿?(外包员工维权方式)
在雇佣关系中,如果一方解除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情况下,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而作为外包员工,在遭受无故辞退后,是否能获得相应的赔偿呢?本文将从相关法律角度探讨此问题,并简要介绍外包员工维权方式。
一、外包员工的劳动关系类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外包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直接雇佣关系。其就业形式通常属于派遣或劳务派遣等服务性行业中所谓“三方”模式。即由用人单位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务协议,在保证服务质量前提下将部分职能或岗位转移给第三方公司并向其支付相应酬金;而该第三方公司则通过签订合同再次委托给被称为“外债主”的个体经营者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来完成具体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
二、无故解除合同应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照以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经过解除协商后,双方达成一致的;
(二)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工作岗位要求的;
(三)因劳动合同约定的任务完成、合同期满、员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等情况下自然终止的;
(四)因企业破产依法进入清算程序或者宣告破产而被裁减人数的;
(五)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行为,已经构成严重错误但按国家法律规定不承担刑事责任。
而对于非以上情形之外无故辞退员工,并造成其损失时,则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据统计,在中国境内还未出现针对外包型雇佣关系中无故解除劳务协议给予赔偿义务性钉子案例,但这并不能削弱该种实践存在补偿义务之原则性及建议向具体个案适用参考意义。
三、外包员工维权方式简介
1.公司投诉与调解:可以直接向所属部门进行申述和陈述问题,并寻求事先调查和谐平衡的协调。建议事前及时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以加强维权力量。
2.司法救济:当双方不同意解决措施或通过谈判无果后,外包员工可选择提起劳动仲裁或者对用人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进行行政诉讼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间接维权:在面对无故辞退时,一些外包员工也会利用“信息公开途径”,向关键社交媒体网站和其他主流网络资源投诉达成舆论压力,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用人单位主动回应并为此负责。
结语
尽管目前我国针对该问题未有具体规定出台,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惯例和原则。因此,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建议申请相关证据材料、寻求专业律师支持,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来维护自身劳动合同和就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