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嚓——” 事故发生一瞬间 大脑来不及反应 下意识想要离开 2022年2月9日16时57分许,深圳交警接到市民报警,称宝安区西乡发生一起两辆电动自行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导致一方的左脚内踝骨折,另一方因协商未果便驾车逃离现场。 公共视频>>> 深圳交警立即开展调查行动 通过分析调查 民警最终确认逃逸驾驶员的活动踪迹 进一步确认其所在住所 并在掌握充分线索后 办案民警立即前往肇事逃逸者住所蹲守 最终将逃逸人员查获 现场协商未果便驾车逃离? 这不是“鸵鸟心理”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即报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留在现场等蜀黍过来配合调查 谁过谁错,蜀黍自会一一调查清楚 可一旦逃离现场 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哦 不信你往下看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那现实中哪些常见的情况会被认定为 交通肇事逃逸呢 我们来列举几个 1.2.3.4…… 01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02 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03 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的; 04 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也许事发并非你意 但肇事逃逸实属故意 从你选择逃逸的那一刻起 便注定了犯罪事实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第一款:当事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分别适用于以下不同的情形: 一、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逃逸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不仅如此,如事发时选择肇事逃逸 保险将拒赔!!! 综合以上所述 发生交通事故后选择逃逸 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肇事逃逸者终归会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