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警方在逮捕犯罪嫌疑人之后,还会有一段调查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会被怎么处理?答案是拘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刑事拘留,那么刑事拘留究竟是什么?这又意味着什么?被刑事拘留的后果又是什么? 首先什么是刑事拘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一般具有以上情节的人,警方就会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即刑事拘留,同时会被刑事拘留的人,要么是重大作案嫌疑人,要么是被警方逮捕的现行犯,这样的人要么已经被确定为犯罪人,要么是可能的犯罪人。 那么被刑事拘留又意味着什么?首先被刑事拘留的人要么是现行犯,要么是重大作案嫌疑人,但被刑事拘留不代表着已经被定罪,这只是代表调查程序的开始,如果经过调查,确定被刑事拘留人具有或参与过犯罪行为,那么下一步就将进入刑事诉讼。 如果被调查出并非具有或参与犯罪行为,那么公安机关就会将其释放,而且被拘留人还可以申请国家赔偿,以此来弥补刑事拘留对被拘留人造成的损失。 进入诉讼程序之后,法院会根据事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定罪之后,犯罪嫌疑人才会被称为犯罪人,最后司法机关便会依照判决结果对犯罪人进行执行,总得来说,刑事诉讼的流程总共分为五个阶段,即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那么刑事拘留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又会有什么后果?被刑事拘留之后的人无非就两个后果,要么被查出涉嫌犯罪,要么被确定无罪,涉嫌犯罪的人的后果自然是进入诉讼程序,如果定罪,那么就会按照罪名处罚,至于无罪的人,前面其实已经说到了,被释放后,他可以申请赔偿。 最后补充一点,刑事拘留其实只是拘留中的一种,一个人被拘留,那么就有三种可能,一是刑事拘留,二是行政拘留,三是民事拘留,刑事拘留在上面已经解释过了,行政拘留则指的是,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属于司法行政性质的处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 那么三种拘留形式的期限为多长?首先是刑事拘留,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4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然后是行政拘留,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最后是民事拘留,《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那么三种形式的拘留有什么区别? 首先是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属于司法行政性质的处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第二是适用的对象不同,刑事拘留针对的是犯罪嫌疑人或是现行犯,行政拘留针对的是违法分子,民事拘留针对的则是具有扰乱秩序等情节的诉讼参与人或他人。 此外,三者在执行的机关、依据的法律与期限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当然,没有人会想着被拘留,因此违法犯罪的事千万不要去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于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些强制措施就绝对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