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特别是富裕起来的高净值家庭都选择移民到高福利国家,做世界公民。 但是和上世纪的中国移民潮不同,此次移民潮中,中国家庭更多选择的是移民不移居。 也就是在取得移民国合法居住权之后,他们并不会彻底迁入该国定居,而是把老婆和孩子送过去,享受移民国的高水平教育资源和优厚的福利待遇,自己则继续留在中国赚钱,享受中国的经济发展红利。 为什么要移民(这是我见过的最好回答) 移民,其实早已不再局限于高端人群讨论范围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也开始接触移民,他们移民的理由各有不同而又大体相通:远离喧嚣的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子女教育以及以后发展,健全的医疗体制和安全的食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多中产选择移民加拿大。 糟心的户籍VS说走就走 首先,中国的户籍对很多在北上广奋斗的外地人来说,就是一个鬼门关。 好不容易花费重金在北京买了房,成功从小城市奋斗到了大城市,但是对不起,你不是北京人,距离成为北京人还差很多“积分”,为此你缴纳本地社保最好不要中断,最好不要住在城区,并且尽量把自己学历往高了提。 至于具体哪天、多少分才能成为北京人?也没有明确标准,主要看运气。 而所有加拿大人都不会遇上户口问题,因为这里压根没有户口的概念。大家觉得哪个城市好、哪个社区好,直接搬家就成。这里的有效身份证件可以是身份证、移民纸、护照、驾照、枪证任何一种带照片的合法证件,但就是没有户口本。 所以人家完全不用琢磨什么积分落户,我定居到这里了,我就是这里人。本地政府如果不能平等对待我这种新来居民,呵呵,管你市长、省长等着下课吧。 受限的教育VS“开放式”教育体系 当然身为中国中产的你也可以自我安慰:反正不管户口是哪儿,至少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定居了,就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便捷了。 但你孩子的学校不会安慰你,他们眼里,你不过就是主流媒体称之为“非京籍家长”的那类人。 你的孩子从九年义务阶段就要老老实实的当“借读生”,到了初生高的关键阶段,只有9类特别的没有本地户口的孩子才能报上名。 这9类条件,要么是定向吸收的高精尖人才的孩子,要么是来自部队、国企等特殊体制里面人才的孩子,想必忙活了十几年都没户口的广大中产也不会是这凤毛麟角里的一小撮。 相较于国内教育和户口挂钩,加拿大教育却和迁徙一样都属于“开放式”。你在这里定居,有了固定地址,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能就近给孩子报名读书,且一直到高中都享受全免费。 加拿大的学校也是“蠢”,不懂什么教育产业化,全部依靠政府拨款,尽量缩小每个学校之间差距。有时候人家学校想自行筹建一个图书室或者小游乐区都得举办一个慈善嘉年华活动,让孩子义卖小玩意筹点经费。这要是换做我们,给孩子们订几本复习资料,假期多安排一点补习班,分分钟就摆平了,任你月薪3万,也撑不起一个暑假! 因病返贫VS全民医保 孩子的问题解决不了,你可以选择不生。毕竟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很多国家,不生孩子也挺流行的。但即便逃过生育这一关,是人,都逃不过生病这个话题。 那个被流感击倒的中产家庭,面对“一天2万起”、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的ICU医疗支出也很绝望:钱不够用,关系不够用。试问在北京有房有车,动不动出国旅游的人们,有几位能承受住一天两万的支出? 世界卫生组织曾定义:一个家庭除基本生活费外,医疗支出超过剩余收入的40%,属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福布斯中国发布关于国内新中产阶层的调查,显示60%的中产人士年收入在30万人民币以下。也就是说国内中产遇上ICU可能撑不了几天,就会遭遇“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中文管这个叫因病返贫。 但加拿大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全面医保福利,个人不会产生大额医疗支出。ICU就算100万一天,那也是医院和政府之间的事,自己只管安心养病就好。如果没住院,自行购买处方药,加拿大自由党政府已经决定要把核心处方药价格降一半;真住院了,所有费用都走医保,病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报一下医疗卡号。 所以,中国大陆常见的因病返贫、网上到处借钱的病人家属在加拿大并不存在。此外,加拿大人看病也不需要找关系,对医院来说,只看病情轻重,不看病人身份,是流浪汉还是官员,都一视同仁,更不存在高干病房。 下岗危机VS失业救济 失业对中国的中产也是致命的打击,大公司技术人员失业后跳楼的新闻屡见不鲜,下岗危机时刻威慑着中产。 在加拿大,失业也算是大问题,但加拿大人失业就会享受到各种社会保障和政府提供的福利,比如收入低了孩子的福利金就多了。自己读书进修,低收入可以免学费,每年还可享受各种退税,孩子看牙都是免费的。另外,社会上也会有像食品银行等五花八门的机构专门帮助低收入的人。 所以对失业的加拿大中产来说,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生活也能过得不错。加上免费教育和医疗制度,他们确实无需大笔存款。 移民,为全面的综合考量 每个人移民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每人的动机都相同:要比国内生活得更好一些。富人移民,是对资产进行再次配置。一般大多数移民,移民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为后代有一个更好的环境而选择移民,所以正如许多热评所说,移民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对自身综合的一个考量。 共勉:遵从自己内心选择,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时也为自己的第二次人生规划再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