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是广西的第一大岛,位于北海市南面,距市区陆地20.2海里,面积24.7平方公里。随着岛上旅游业、工农业和渔业的发展,岛上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水矛盾日益凸显。解决淡水资源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岛上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 涠洲岛是四面环海的独立水文地质单元,那么它的淡水资源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涠洲岛水厂平顶山供水井2井泵房顶部,矗立着一块“涠洲平顶山水井碑”。碑文曰:“涠洲古属交州境,原有温泉水坑,清同治后,人口日众,水渐艰给,壶浆曰浓,仰赖天雨,旱时滴水如金,呼天难济涠啡。1963年始建机井于南湾,初解水困,历经打井39口,水半变咸。为济军民用水之急,1989年春,广西壮族在自治区支前办再倡建井,经副市长黄菊利组织会议裁定井址,由广西北海地质矿产公司(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地质调查院)勘探钻井,高级工程师蒋健民为技术总顾问。10月开钻,12月井涌甘泉。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全岛军民用水基本周给,全部工程于1990年5月1日竣工,同时供水。总耗资69万元。泽施海岛,饮水思源。谨志。涠洲镇人民政府立,黄家藩撰文书舟,1990年5月1日”。 北海安全工程师(30多年来登岛“旅游”无数次) 从碑文可以知道,当年涠洲岛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依靠找水打井满足岛上居民用水需求。承担这项工程的就是驻地在北海市的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该院地质技术人员介绍,涠洲岛是四面环海的独立水文地质单元,其地下淡水是一个“漂浮”在海水之上的透镜体。降雨是涠洲岛地下水资源唯一的自然补给源,降雨通过下渗进入含水层形成地下水。 涠洲岛找水打井工程是一项“交钥匙”工程。项目内容包括勘探凿井、泵房和水池建设、主管路铺设等。工程的实施,也是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优势的发挥,不仅解决了困扰海岛军民的生活用水问题,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对合理开发利用海岛地下淡水资源进行了论证,根据海岛淡水透镜体的分布规律,合理确定井位和开采层段,对海水入侵防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水厂至今仍是涠洲岛集中供水的主体工程,并将长期服务于海岛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是功在千秋的业绩。工程实施树立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的丰碑,也成为地质服务延伸的典型范例。 其实,广西的第一大岛——涠洲岛总面积不足25平方千米,却倾注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几代地质人的心血。在仅30多年时间里,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开展了多轮值得一书的地质工作: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刚刚成立的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时名“广西北海地质矿产勘察公司”),即在北海市1:5万区域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中专门对涠洲岛、斜阳岛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成果,为后来国家火山地质公园设立等奠定了坚实基础。查阅当时的调查资料,很多手绘的地质地貌素描,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地质地貌信息,还首次对这些有价值的旅游景观进行了充满趣味的命名,如龟豚拱碧(现在的猪仔岭)、望日台(五彩滩观日出)、通天洞(火山蟀洞)等,这些独特的地质遗迹都成为了现今主要的旅游景点资源。通过区调工作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海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基本建设投资也成为海岛开发建设的需要。北海市引进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涠西南油田群开发油气上岸工程——涠洲岛终端处理厂项目。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发挥技术优势,为项目提供了岩土工程勘察、厂区和生活区供水工程勘察与凿井等服务。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了海岛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海岛供电、供气等民生问题。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在后续的终端厂余热发电、炭黑厂、液化天然气等项目场地工程勘察等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时间跨越长达20多年。 ——20世纪末至今,涠洲岛危岩等地质灾害威胁着南湾街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火山地质公园景区安全和正常运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上议事日程。近十多年来,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积极主动服务,先后承担了涠洲岛多项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治理施工等工作,包括南湾街危岩治理工程、鳄鱼山地质公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为涠洲岛民生与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为配合涠洲岛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当地政府部门在涠洲岛开展海岛修复整治工程。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结合涠洲岛的需求,申请开展了“涠洲岛地质生态环境初步调查”项目,设置海岛沉积动力、地质遗迹调查、湿地调查等专题,查明了海岛侵蚀淤积特征、湿地现状等重要内容,还在地质遗迹资源方面有了新发现,为海岛修复整治提供了依据。 涠洲岛除了举世闻名的火山地质遗迹之外,新发现了海洋作用形成的典型的古沙坝、古泻湖等地质遗迹,这些遗迹完整记录了冰后期以来海进海退作用的过程,是不可多得的地质资源,其典型性具有极高的地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赏等综合价值。这不仅为海岛进一步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有力依据,也提升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在海岛开发建设中的地位,为地质工作进一步延伸奠定了基础。 广西海洋地质调查院30多年在涠洲岛的地质工作历程说明,地质工作是贯穿于涠洲岛的开发建设全过程的。30多年地质工作倾注了几代地质人的心血,也培养造就了老一代地质人,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任重道远但更有作为。